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7321com必赢 > 学院新闻 > 正文

南开大学邰谧侠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做学术讲座

日期:2024-05-30 点击数: 来源:

2024528日下午,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全球老学”研究中心主任邰谧侠(Misha Tadd)老师受邀以线上会议的形式进行了题为“《老子》第二十五章‘自然’的跨语言翻译:全球老学与诠释的跨语言现象”的讲座,此次讲座为我院国际合作平台学术讲座第35讲,哲学与汉学的对话系列讲座的第1讲。

63ABD

讲座开始,邰老师从长期以来存在的外语翻译后的中国经典能否忠实地传达“原意”问题出发,结合《老子》具有超过两千篇的传统注释和不同译本这一特性,引出“全球老学”这一概念,主张《老子》本土注释传统与其相应的外国翻译传统之间有着基本的共同性,研究不同译本有助于更加全面把握《老子》文本。

20F75

讲座梳理了《老子》第二十五章“自然”一词不同版本的中文注解和外语翻译,不同中文注本帮助我们了解“自然”一词在中文阐释中的多样性:以河上公为代表主张“自然”象征着自我存在、自我效法、无所依赖;以魏源为代表主张“自然”表示的是宇宙的普遍本性;元代僧人蒙山德异主张“自然”代表虚空,作为万物之源的真如;以任继愈、张岱年为代表主张“自然”即是“道”的别名;以许抗生、刘笑敢为代表主张“自然”应当被理解为自然而然、自然性;以王弼为代表主张“自然”应当是万物的独特本性。不同外文译本则包含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自然”的不同理解,如将其译为存在Being(存有)、self-existing(自我存在),itself(它自己),its own nature(它自己的本性)、what it is in itself(它自己所是的样子)、self-so(自己如此),from itself(出自它自己)、spontaneous(自发的),natural(自然的)、naturalness(自然性),Nature(自然)等。

375E8

邰老师主张汉语的诠释和外语的诠释具有连贯性,不同的翻译结果源于译者如何理解文本。诠释学优点是能跳出传统注解的框架,《老子》之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原始文本,也来自于历朝历代的注解,每个学者都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丰富了《老子》内涵。缺点则是每个人都能对于原始文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可能导致出现某些过于个人经验性的解读。

邰谧侠教授的讲座观点独特、内容丰富、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点评环节张慕良老师认为译本体现了作者对于原文的反思和诠释,哲学研究不在于判断它们的对错,而在于反思不同作者在这一诠释史的时间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文本自身的“真”。在提问环节,参会学生争相提问,涉及多个角度,如从语义学角度讨论“自然”一词的原初含义、《老子》文本当中出现的其他“自然”到《老子》一书体现的思想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等,展现出了同学们对于相关问题的学术兴趣与热情。

21哲学班 白佳琦)